讓思考助力投資之股票推薦邏輯
matthew 2016.05.09 14:23
股票推薦的三個邏輯
1、與眾不同的信息
2、與眾不同的邏輯
3、看懂眾人的心
說別人都知道的東西相當于說”我的爸爸是個男人,我的媽媽是個女人,因此股票上漲”。
和研究員溝通時,要注意聽他獨到的信息
例子
1、東方明珠
東方明珠1994年造價10億,折舊可以選40年或者25年,最后公司選擇40年折舊,那么股價應該漲還是跌?
跌,公司如果選擇40年折舊,說明公司對公司未來發(fā)展沒信心,因為他折舊年限選最高的,這樣可以EPS高,說明高管的行為說明他對公司成長性沒信心
2、鞍山鋼鐵
鞍山鋼鐵2005年把高爐的折舊年限從20年換成15年,這說明公司對未來發(fā)展有信心,通過會計手段藏利潤,因此應該買這個股票
信息和邏輯是給別人推薦股票的起源,起源和研究員的天賦和公司資源有關
分支機構人員能做的只是信息的解讀
不同于市場預期的信息是推薦股票最需要的因素
千萬不要覺得基本面決定股價,基本面影響了人們對基本面的預期,基本面長在書上,股價是人們對未來基本面預期的反映,股價不是人們對基本面的反映,而是人們對未來基本面預期的反映
股票市場從來不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
兩大信息誤區(qū)
1、任何對于過去的信息都不能構成股票推薦的理由,只能是對于未來預期的信息能夠構成推薦理由
2、人盡皆知的信息不能構成股票推薦的理由
對后面市場看法
接下來4-5個月時間A股應該是震蕩行情,下探2800左右的位置,下探以后不會暴跌,還會上去,上方位置在3200-3400左右,投資的方向從價值股轉向成長股。價值股的風吹到成長股上,接下來這輪存量博弈行情是基金經理擅長的,而不是房地產老板擅長的。
2014年牛市只是房地產老板搶股票的行情,成長股行情他是玩不來的。如果原來有100個基金經理玩成長股,突然進來10個房地產老板來做價值股,那么短期市場由誰決定?是由10個房地產老板決定,這是因為10個老板是邊際增量,而股票價格是由邊際增量變化來決定的,所以11-12月份行情由增量資金主導
而10個地產老板進入市場一段時間后,市場有110個參與者,此時存量博弈將會由人數占優(yōu)的100個基金經理決定,因為沒有增量資金影響存量市場
怎么讓盡量多的人知道你的邏輯?需要媒體的傳播,對研究員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發(fā)微信,開電話會議去勸說別人,如果我的邏輯被盡量多的人接受,我就贏了
把握投資的第三點,如何知道別人的內心世界?這個指的是把握投資經理的內心世界,這個問題如何解決?很簡單,你要和這個世界上足夠多的人去交流,分析師去基金公司路演,一方面是推銷自己的IDEA,另一個目的也是通過路演知道這個基金經理怎么想的,如果他路演了50-60家基金,他就知道這個市場是怎么想的了
比如降準問題,基金經理到底是有預期的還是沒預期的?有預期,所以降準預期帶來牛市行情在1月之前已經反映了
分支機構投顧人員的主要職能應該是解讀信息,信息勾兌主要靠研究所。
市場分兩種人,一種是信息優(yōu)勢者,一種是信息劣勢者,信息、邏輯、預期最后會反映到股票價格里去,如何解讀股價?用的就是技術分析方法,當信息、邏輯和預期反映到股價,股價再反映到技術的時候,技術已經滯后了,所以技術是一個滯后的研究方法。劉富兵用的就是量化統(tǒng)計研究方法,但是也有滯后
證券分析師的任務是挖與眾不同的信息,挖與眾不同的邏輯,要把與眾不同的邏輯和信息傳播出去,然后在傳播的過程中去把握投資人內心的變化,刮起股票的那股風。
投顧的任務是把信息傳播出去,證券分析師形成思想,通過銷售經理把思想傳播出去,然后集團軍作戰(zhàn),國泰君安客戶群巨大,形成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小券商。同樣的一個研究結論,放在大喇叭和小喇叭喊的結果完全不一樣
股票推薦五步法
信息、邏輯、超預期、邏輯、結論
研究員推薦股票時,你怎么問問題?
你得到這只股票的超預期是什么?你這個超預期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得?超預期是通過什么樣的邏輯來得到的?實現股價的催化劑是什么?你是得到了什么樣的信息會使你的看法與市場不一樣?
低端客戶只看結論,高端客戶要的是信息和邏輯。一篇證券研究報告不能滿足所有類別的客戶,一名證券分析師無法服務好所有的客戶,因為需求差異很大,投顧面臨分級分層
圖左上方,現金流預期往1走得時候股價是漲,左下方往2走得時候股價都是跌,因為預期變少了。股票價格的漲跌和預期曲線的漲跌沒關系,而是和預期曲線的變動方向有關系
右上方下方都往2號走,股價跌,往1號走,右上方和右下方都是漲的
2014年的牛市怎么來的?奧妙就在右下角那個圖上,因為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曲線按照一號位的位置往上抬了以下,人們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往下滑,并不意味著股價一定往下掉。
股價漲跌和預期曲線的變動方向有關
研究員的任務不是描述預期曲線,而是改變預期曲線
一個成熟的投資顧問要克服非理性情緒,證券研究不是描述預期而是改變預期,改變預期的前提是你要知道眾人的預期在哪里!
申明: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,在概念股網 http://www.guangshenggb.com/ 上發(fā)表,為其獨立觀點。不代表本網立場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,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,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。